日期
诗文库 创作日期
镜湖南溪709年冬 初唐 · 宋之问
五言律诗 押齐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镜湖
乘兴入幽栖,舟行日向低。
岩花候发,谷鸟啼。
沓嶂开天小,丛篁夹路迷。
犹闻可怜处,更在若邪溪。
鲁忠王挽词三首 其二 707年冬 初唐 · 宋之问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邦家锡宠光,存没贵忠良。
遂裂山河地,追尊父子王。
人悲槐里月,马踏槿原霜。
别向天京北,悠悠此路长。
鲁忠王挽词三首 其三 707年冬 初唐 · 宋之问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引用典故:犯斗槎 冲天剑
树羽迎朝日,撞钟望早霞。
故人悲宿草,中使惨晨笳。
气有冲天剑,星无犯斗槎
唯馀孔公宅,长接鲁王家。
严侍御708年冬 初唐 · 宋之问
五言绝句 押真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受脤清边服,乘骢历塞尘。
当闻汉雪耻,羞共虏和亲。
梁宣王挽词三首 其一 707年冬 初唐 · 宋之问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引用典故:置醴 尧母
贵藩尧母族,外戚汉家亲。
业重兴王际,功高复辟辰。
爱贤唯报国,乐善不防身。
今日衣冠送,空伤置醴人。
梁宣王挽词三首 其二 707年冬 初唐 · 宋之问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金精何日闭,玉匣此时开。
东望连吾子,南瞻近帝台。
地形龟食报,坟土燕衔来。
可叹虞歌夕,纷纷骑吹回。
梁宣王挽词三首 其三 707年冬 初唐 · 宋之问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像设千年在,平生万事违。
䌽旌翻葆吹,圭翣奠灵衣。
垄日寒无影,郊云冻不飞。
君王留此地,驷马欲何归。
鲁忠王挽词三首 其一 707年冬 初唐 · 宋之问
五言律诗 押萧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同盟会五月,归葬出三条。
日惨咸阳树,天寒渭水桥。
稍看朱鹭转,尚识紫骝骄。
寂寂泉台恨,从兹罢玉箫。
法华寺709年冬 初唐 · 宋之问
五言排律 押麻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法华寺
高岫拟耆阇,真乘引妙车
空中结楼殿,意表出云霞。
后果缠三足(一作尺),前因感(一作取)六牙
宴林薰宝树,水溜滴金沙。
寒谷犹浅,温庭未华。
台香红药乱,塔影绿篁遮。
果渐轮王族,缘超梵帝家。
晨行踏忍草,夜诵得灵花
江郡将何匹,天都亦未加。
朝来沿泛所,应是逐仙槎。
禹穴回出若邪709年冬 初唐 · 宋之问
五言排律 押东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禹穴、若耶溪
引用典故:樵风
禹穴今朝到,邪溪此路通。
著书闻太史,鍊药有仙翁。
鹤往笼犹挂,龙飞剑已空。
石帆摇海上,天镜落湖中。
水低寒云白,山边坠叶红。
归舟何虑晚,日暮使樵风
法华寺709年冬 初唐 · 宋之问
 押庚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法华寺
薄游京都日,遥羡稽山名。
分刺江海郡,朅来徵素情
松露洗心眷,象筵敷念诚。
薄云界青嶂,皎日鶱朱甍。
苔涧深不测,竹房闲且清。
感真六象见,垂兆二𪅝(一作乌)鸣。
古今信灵迹,中州莫与京。
林巘永栖业,岂伊佐(一作在)一生。
浮悟虽已久,事试去来成。
观念幸相续,庶几最后明。
杨盈川694年冬 初唐 · 宋之问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四十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维大周某年月日。西河宋某。
谨以清酌脯羞之奠。敬祭于杨子之灵曰。
自古皆死。不朽者文。
北河流液。西岳吐云。
叶神通契。降精于君。
伏道孔门。游刃诸子。
精微博识。黄中通理
属词比事。宗经匠史。
玉璞金浑。风摇云起。
闻人之善。若在诸已。
受人之恩。许之以死。
惟子坚刚。气陵秋霜。
行不苟合。言不苟忘。
大君有命。徵子文房。
余亦叨忝。随君颉颃。
同趋北禁。并拜东堂。
志事俱得。形骸两忘。
载罹寒暑。贫病洛阳
裘马同弊。老幼均粮。
自君出宰。南浮江海。
余尝苦饥。今日犹在。
之子妙年。香名早传。
从来金马。夙昔崇贤。
门庭若市。翰墨如泉。
千载之后。闻而凛然。
死而不亡。问余何伤。
伤予命薄。益友零落。
生平之言。幽显相托。
痛君不嗣。匪我孤诺。
君有兄弟。同心异体。
陟冈增哀。归葬以礼。
旅榇飘零。于洛之汀。
我之怀矣。感叹入冥。
见子之弟。类子之形。
悼往心绝。慰存涕盈。
古人有言。一死一生。
昔子往矣。追送倾城。
今子来也。乃知交情。
惟郭是戚。有崔不易。
来哭来祭。哀文在席。
帷席可依。冰雪四满。
家人哀哀。宾径微断。
今我伤悲。情勤昔时。
文子翰。我缄我持。
子宅子兆。我营我思。
子有神鉴。我言不欺。
我有絮酒。子其歆之。
我亦引满。傥昭神期。
魂兮归来。闻余此词。
长乐花723年冬 唐 · 苏颋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五十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太守庭际有紫华草。秋中始繁英露洗。早尚直本霜封。芜杂大同于众卉。盛衰小异于偫物。余讶而未识。吏或告余曰。此长虞所赋蜀长乐花也。故心暗赏焉。因口授书吏。遂墨而成作。恨不见古人所为。得髣髴其旨尔。
夫长者以短长之形。度其长则至美。
夫乐者以哀乐之类。同其乐则至喜。
长也乐也。吾安得而间之。
嘉纤植之并用。伟令名兮在兹。
徒见其丰族苯䔿。高标璀璨。
茎丹外而缟中。叶缥分以红贯。
缀绿颖之重叠。索紫蕤之烂漫。
迫而象之。君子其常。
或微或章。耸危冠兮缨若绶。
默退静其何望。远以意之。
佳人欲翔。炫炫煌煌。
重罗绮兮扑摇翠。蹇来思而未尝。
匪以幽兮自直。匪以直兮自藏。
匪以晚兮自耀。匪以耀兮自强。
文浊露之均洒。庇清舒之汎光。
本无嫌于散地。甘有寓于殊方。
然则太液初满。上林新霁。
䒠茸灼烁。万品千计。
摇瑞色而函。杂奇葩而转
孰与夫玉堂金閤之偏赏。白日青春之特丽。
岁不与兮时向阑。风萧萧兮夜漫漫。
宾远鸿于沙塞。叫离鹤于江干。
君曾不见。三月华矣。
尽林閒之槁木。千霜陨矣。
亦庭下之枯兰。懿此常度。
陵于早寒。假春期而不彩。
虽秋令而不残。冲雨霰之飞薄。
任云山之险难。芳弗珍于靃靡。
节常慕于檀栾。吾则知树背之奚托。
惟倾心之可安。如后凋之是贵。
罔独立其谁观。文学掾起而为乱曰。
白露瀼瀼。何草不黄。
紫华灼灼。生君之堂。
彼不伐兮自翳。时或珍兮君是惠。
彤庭赫兮朱草骈。交屈轶兮友宾连。
伊榛莽而荒些。君曷为兮赋旃。
凉国长公主神道碑724年冬 唐 · 苏颋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五十八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乾坤既分。
彖象攸配。
变则成女。
终于归妹。
长公主乎。
公主讳㝹
字花妆
我兴家邦。
天锡宗社。
昌运及五圣。
真享鸿名。
圣期至六神。
武膺骏命。
道□□□□□□焉絪缊构极。
倬彼云汉。
的沥乘春。
华如桃李。
顺颜承志。
约礼知节。
得茧馆从蚕之仪。
采公宫习史之艺。
载瞻汤沐。
爰赋井田。
其创也与多于仙源
其徙也称长于凉国。
丞相虞公太原温彦博曾孙曦。
台揆门阀。
风流儒雅。
佥谐是图。
历选伊尚。
君子至止。
硕人其颀。
协时之吉。
备典之实。
杂佩明珰。
褧衣锦裳。
荧荧煌煌。
有秀有芳。
居回映以虹倚。
动偫超而翠翔。
媛成肃雍。
侯守禄位。
贵则能降。
降而不骄。
劳而在勤。
勤则不匮。
未尝有也。
皇嘉之而谓曰。
台。
和以乐。
变乎风。
挥五弦之尽美。
观万物之从令。
欲同听。
乃亲故。
特传于汝。
公主清扬神洁。
妙指心闲。
犹白雪之词。
冥通则应。
类青溪之曲。
多领悟皆赏。
初荣赐以得。
后诫盈而散。
恩过鲁元
王岂上邑
宠逾窦太。
常岂临山。
每绝馆陶之祈。
自无昭平之赎。
粹温而敏。
静好而详。
以北渚之愁若何。
西方之圣如是。
大修圆果。
深入至空。
竟而瑶草沦霜。
桂枝辞月。
开元十二载八月辛巳
遇疾薨于京邸永嘉里第。
享年三十八。
呜呼哀哉。
上彻悬久悼。
临次增涕。
京尹护丧。
偫司蒇事。
其年仲冬壬午
陪葬于桥陵
生资敬爱。
殁效充奉。
萧史楼中。
凤音何望。
轩辕台下。
龙得仍攀。
西华等。
扶杖而立。
茹荼以泣。
潺湲赴宾。
悯默观者。
羽葆容裔。
翰林酸嘶。
又昭乎遗风。
谁著缣。
垂厥后代。
谅凭刊刻丰碑诏立。
睿札亲纡。
捧戴则奔驰四灵。
光华则回薄七耀。
明山可转。
况连于锐。
元圃惟积。
重错于琅玕。
俾铜缕之湮沈。
由宝书而飞动。
礼臣不佞。
敢作铭曰。
天其有章。
银汉玉潢。
我则有祥。
霄明烛光。
柔祗不忒。
芳问允塞。
何彼秾矣。
其仪是则。
凤凰于飞。
公子同归。
琴瑟在御。
德音莫违。
何泬寥之素秋兮。
独杳杳之元夜。
何闇忽之谁忍兮。
痛明灵之不借。
清霜皛月。
楚挽将发。
流吹结云。
秦声不闻。
惟圣皇兮固金石。
噫长主兮森松柏。
荣以悼之兮长不斁。
修飞来殿碑记政和六年冬 北宋 · 胡愈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四、光绪《广州府志》卷一○一、康熙《禺峡山志》卷二○
中宿之半,倚石作大禅林,敕曰「广庆」,国朝康定初所赐额也。
案寺杂记三十有六,而飞来殿实其权舆。
武溪僧了致玫嗣法佛国禅师,维曰:崇宁改元明年,归自法云。
越二年,三司曹溪选请住持。
入院之日,旧三门左行蹑级而上,登顶谒还,视基构圮陋弗支,俯瞰长江如堕,辄喟然曰:「不葺修,何以奉香火、重本源乎」?
乃募众缘,益之岁入,斤斧槩集,据旧一新。
广五丈五尺,深三丈四尺有奇,前崇四楹,左右翼如也。
经始于大观戊子之初,告成于九月之望。
上栋下宇,咸饰以朱,日皎月辉,上薄云汉。
后八年改九事,功德至之,酬瞻肃心生焉。
先是,梁武帝时,峡有二神人,化为游方居士,往舒州上元延祚寺贞俊禅师,曰:「本峡据清远上游,吾欲建一道场,足立胜概,师能去乎」?
师然其说,俄而中夜风雨大作,黎明薄雾,启户而金碧宝相,巍巍乎已在此山中矣,一何速哉!
说者谓黄帝时降二庶子五羊,长曰大禺,居峡南,次曰仲阳,居峡北。
厥后二臣左曰初,右曰武,亦同隐于林麓之间。
所谓二神人,非即二庶子乎?
予应之曰:事隐乎微,不可究测,一言蔽之曰神。
夫以神运无方,声迹俱泯,寸步不动,六合已周,使其少致力焉,虽华岳可移,沧海可决,况其为土木乎?
初念厥治,以人相神,则亿万斯年独存而常今矣。
玫师自据法席,行将一纪,只椽片瓦,皆出其力,而曩昔出山似兹殿始,故取其名之著者刊于石。
时政和六年丙申冬记。
臧梦寿971年冬 北宋 · 柳开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四、《河东先生集》卷一一 创作地点: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
或曰:「君子有求乎」?
曰:「有。
于身不可也,于道可也」。
曰:「求益乎?
用乎」?
曰:「未达则益,达则用。
譬乎造舟于陆,完矣,时济于川矣;
阙矣,将给请材以备矣」。
曰:「有是乎,君子之哉。
尧举舜以代天下,舜登而举十六相以理,之欤」?
曰:「君子之也。
舜乎,十六相乎,咸也。
时用之,也;
时不用之,固也」。
曰:「吾闻舜与十六相,不曰有,子何曰乎」?
曰:「德以之,隐而在下,国有道也。
孔子旅于七十国,无道也」。
曰:「君子于物,贵恶比」?
曰:「如彼质玉也」。
曰:「质玉处于石,工者采之,以备乎圭璧,玉不求之也。
如若玉,君子何求乎」?
曰:「砻错以成其器,沽而售之。
工视利也,故也。
玉以德,工以利。
时哉!
时哉!
逆顺皆然也。
君子不求则以德,则以身。
道以由于身者也,身用则用矣。
而不得者有矣,未有不求而得之者也」。
曰:「吾闻夫臧子欲之辽,有乎」?
曰:「求也」。
曰:「求于国若何」?
曰:「有道也」。
曰:「有道也,何之行而不隐乎?
用之,不求也;
不用之,之也」。
曰:「然亦有矣,趣也异,成也同,及得之一也。
且辽迩于晋,,敌也,恃险以怙凶,违顺以习非。
辽以禦其冲,晋以防其讨。
兵甲之害,曰及民命。
臧子于辽守也,将劝义以使革其心,将结信以使断其奸。
道欲化于辽而来于晋,德乃施诸身而闻诸天下。
待乎用者也,之矣。
君子也,有矣。
臧子之行也,然矣。
何谓君子无求也哉」!
臧丙第三书971年冬 北宋 · 柳开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一、《河东先生集》卷六、《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五 创作地点: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
孰谓吾子不仁,吾不信也。
顺于言而强于道,全于力而公于人。
尊我之诚,能尽于此诚之尊我若是也,则三有其说。
始言于予曰:「子达于古文矣,升诸圣人之堂,将入乎室也」。
再言于予曰:「子之文,克肖于古圣人之文也,无以矜伐取谤,则与先师夫子之文并而显之,亦不废矣」。
又言于予曰:「子为宋之夫子矣」。
如是也数,斯深矣言也。
小渐于大,是曰其顺言也;
义止于古,是曰其强道也;
晦用于明,是曰其全力也;
诚推于贤,是曰其公人也。
如谓吾子之不仁,是吾不信也。
予不材德,无尽在于此。
苟虚其己而授其言,则使二三子鸣其鼓而攻于我,我岂能远其二三子也?
若其吾子之言有可疑也,则我将复之而已。
我之言曰:「圣人之道果在于我矣」。
吾子惑之,曰:「圣人之道其果在乎?
其果不在乎」?
夫圣人之道其果不在于我也,则我之述作也,何不取于今,而反取于古也?
专于政理之文,是我独得于世而行之。
圣人之道,不谋于己,曲乎其志,从乎其众。
是能及此,得不谓果在于我矣?
又若:「夫有学圣人之道者,孰曰圣人之道不在于我也」?
曰果在于我也。
夫圣人之道,学而知之者,不得谓之为果也;
生而知之者,即得谓之为果也。
学而知之者,皆从于师以得之也,得之不能备耳。
我之所得,不从于师,不自于学,生而好古,长而勤道。
况今之人溺于华侈,奔于势利,能求于身,能忘于道,我若从其师以学之,则随而亦化之矣。
若学之曰果也,似有薄于道哉。
今之学者,依于圣人之道,罕能周而达焉。
若学之不在圣人之道,则不谓之为学也。
能学于古圣人之道,则是圣人之道在于今之学者之道也。
我不自于学而得之,是言曰果也。
故我之自言得于圣人之道也,不曰从学而来也。
我若学而得之,不自曰果也。
又若:「孔子者,周之大圣人也,生不自知为圣人也」。
孔子非不自知为大圣人也。
若不自知为大圣人也,则又何言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孔子岂以自知为圣人也,即与当时之人争一国之位,茍存乎养而已?
教非不治于世也,当诸侯用伯,明德弗宣,是见阨于衰季也。
天茍与其时,孔子岂止位及于一国乎,教治一世乎?
将使尧舜之垂衣裳也,若其执御耳。
夫删《诗》《书》,定《礼》《乐》,赞《易》道,修《春秋》,孔子知其道之不行也,故存其教之在其中,乃圣人之事业也。
后之学者,著一文,撰一书,皆失其正,务尚于辞,未能知其圣人述作之意,又安可出于《诗》、《书》、《礼》《、乐》、大《易》、《春秋》之外欤!
用其文而行其教也,固然矣。
圣人之道,岂以复能删定赞修于《诗》、《书》、《礼》《、乐》、大《易》、《春秋》,即曰果在于我也,但思行其教而已。
其为教也,曰道德、仁义、礼乐、刑政。
得其时,则执而行之,化于天下;
不得其时,则务在昭明于圣人之德音,兴存其书,使不陨坠,何必删定赞修乎!
况经圣人之手者,文无不备矣。
文茍不备,则不得为世之法也,何足为圣人乎?
夫我言圣人之道果在于我也,即不在删定赞修也,在于此也。
吾子言及于是也,亦失于辞之执耳。
若吾子以我为宋之夫子也,亦在此矣。
天下之知我能如此也,亦若吾子之谓我矣。
又何诬于子也,诬于天下也?
况圣人之道,不可诬于人也。
茍可诬于人也,则三尺童子坐于儒宫,端弁以处,帅其民以师事之,曰「圣人之道在于斯人也」,如是诬之,可信耶?
孟轲得圣人之道,岂在复能删定赞修于六经也?
扬雄得圣人之道,岂在复能删定赞修于六经也?
韩愈得圣人之道,岂在复能删定赞修于六经也?
圣人之道,孔子删定赞修之。
天生德于孔子,不可偕也。
孟与扬、韩,或厥绪告微,或厥文告晦,则持而明之,开而辟之,从于孔子之后,各率其辞,各成其书,以佐于六经。
是曰得圣人之道也。
得之也,三子不在于学。
况圣人之道不可学也得之者,是曰果也。
我窃自比于三子之行事,言之为圣人之道果在于我也,亦不为过矣,亦不在于删定赞修矣。
又若:「让六经于仁人,不让于不仁」。
吾子之言诚是也,我虽巧饰其辞,而能拒之哉!
吾子能让于我,虽非其至仁,亦无辱其吾子之让也。
让之者不易,纳之者亦难。
让失于让则为不知人,纳失于纳则为不度己。
能知于人,能度于己,是曰君子也,是曰智者也。
吾子让之于我不失,我纳之于吾子亦不失矣。
又若「矜伐而取谤」,则敬授命矣,敢不承教。
然其间有疑者,辞何已哉!
若谤之取也,无择于君子小人,则君子之与小人道是同也,又何辩其等伦哉?
若君子观我之文,谤将何取?
若小人观我之文,谓我矜伐于今之人,是将兴谤也,则我本非以文矜伐于今之人也,将以文矜伐于古之道也。
矜伐于古之道也,则务将教化于民。
君子诚之,小人归之,则谤之为渐也,何由而起哉?
若以文矜伐于今之人也,则不在于古之文也,在于今之所尚者之文也。
轻淫侈靡,张皇虚诈,茍从时欲,求顺己利,是可取谤于人也。
况我之文,不在于此,无求利,无从欲,则小人观之,何得谓我矜伐于今之人哉?
谤不可因而生也。
若其君子之与小人俱不可取也,固为然耳,复何谈哉?
若以尧舜之理,则君子之与小人俱被其德,不能兴谤,则谤从何而来矣。
桀纣之代,则君子之与小人俱蒙其恶,是能兴谤,则谤有自而作矣。
夫被尧舜之德也,先君子而后小人,若独有于君子,而无于小人,则不谓之为全德也,何足为兴乎?
桀纣之恶也,亦先君子而后小人,若独有于君子,而无于小人,则不得谓之为全恶也,何足为亡乎?
君子既被其德,况于小人乎?
君子既蒙其恶,亦况于小人乎?
若以我文之比于君天下者,则有间然矣。
夫君天下者,善恶责于当世,存亡系于一时。
唯文之与道,观其时而行之,观其时而藏之。
时之能行即见用当世,时之不行即将贻后代。
则又安得与其尧舜、桀纣较其等伦哉?
孔子之于周也,未闻当其时而能用之,见阨于世,见毁于人,吾子固亦知耳。
若其畏君子鲜而小人众也,则是君子之道穷,而小人之道胜也。
如此,则君子之不及小人也明矣,况万无此。
岂君子不能成其誉,而小人独能流其谤哉?
若茍有是,则君子反为小人之末耳。
我之曰谤取于小人者,盖谓时不能之也;
不取乎君子者,谓知其道之有其屈伸也。
矧我之能无其可谤于小人哉。
时如不能行之,即不在于天下小人之谤,亦不行矣;
时如能行之,亦不在二三君子之誉,亦为行矣。
君子亦不能誉,小人亦不能谤。
用与舍,属诸时,誉与谤,属诸命,圣人之达节也。
吾子忠告于我,虑于谤,忧于道,我固前言授之耳,亦不敢饰虚辞以拒其教也。
若吾子缄其口而默其,又何轻弃于圣人之道哉?
辞之可复,我故以答,将谓勉谤而取谤也,则深为失耳。
我茍不知吾子之道贤于是也,则谓勉而取谤也,我实小人也。
我之前书,吾子再宜思之。
思之如有可复,将俟于后命耳。
吾子之戒于我,我岂忍违其命也?
重以辞报,义勿能止,非吾子广德渊深,则不足如是也。
前之所谓三有其说于我也,敬从其而慎爱之。
于乎!
终日论道非不专,专于力也。
是非得失,能取于其间者,而今而后,益有望于吾子矣。
不敢虚也,不敢诬也。
韩文公双鸟诗解971年冬 北宋 · 柳开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六、《河东先生集》卷二 创作地点: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
余居东郊,府从事高公独知予,开宝中,授以昌黎诗三百首。
开与之会,即赓诵评其尤至者。
一日,予咨曰:「《双鸟诗》何谓也」?
公曰:「得无若刺时之政者乎」?
予因而悟之,与公言异,故作辞解之,以编于后。
高公子奇曰:「双鸟者,当其韩之前后,斯执政人也。
一以之仕,一以之隐,本异而末同,故曰『落城市』、『集岩幽』,殊以别也。
下之言,盖以其辨奸诡,比将坏其时也,未知斯孰耳」。
予解曰:「不然。
大凡韩之为心,忧夫道也。
履行非孔氏者,为夷矣。
忿其正日削,邪日寖,斯以力欲排之,位复不得极其世,权复不得动其俗,唱先于天下,天下从之者寡,背之者多,故垂言以刺之耳」。
公曰「何谓也」?
予曰:「作害于民者,莫大于释、老。
释、老俱夷而教殊,故曰双鸟矣,谓其曰此名也,以非仁义、礼乐、父子、君臣之类也。
其所从来,俱不在于中国,故曰『海外来』也。
后渐而至,故曰『飞飞到中州』也」。
公曰:「若是言之,释之兴也,乃西始矣;
老之兴也,子何云俱不在于中国乎?
昔聃著二篇之书,以授其关令,而乃西逝矣,是自此而起耳。
子如是,无乃误辨韩之旨哉」?
予曰:「然。
且聃之昔在中国也,不以左道示民矣。
暨西入于夷,因化胡以成其教,故欺之以神仙之事,用革其心,而后教乃东来,与昔之书果异耳。
是非中国之兴也,故韩俱云若是矣。
夫释之为教也,务当民信奉之,架宫崇宇,必处都邑,故曰『一鸟落城市』也。
老之为教也,务当自亲其身,收视反听,栖息山林,以求不死,故曰『一鸟集岩幽』也。
谓其『不得相伴鸣』也,以其二教之虽来,而未甚明于世,各泯然矣。
言『三千秋』者,以其时久而极言之也。
既未得明其教,其言亦未能大尽于物,故曰各闭其口而衔乎万象也。
后之正道渐衰,浇妄之风渐盛,故比之『春风』焉,谓其卷地而起,以其举世悉如之也。
『百鸟皆飘浮』者,众邪以兴也;
释、老乃得竞出而扇于民,久益张矣,故曰『两鸟忽相逢,百日鸣不休』也。
有耳者聒皆聋,有舌者反自羞,谓其能恢诞而繁极,他莫及也。
『百舌』,谓百子也;
从来多善于著书,以乱夫子之道,故曰『旧饶声』。
『从此低头』,不能出其上也。
『得病』,谓其道或世不用之,泯泯遂至死乃休矣。
世既炽耀其释、老也,说惑于上下之人,极之又不可究其根,无之又不能免其机,遂皆欲舍其生而从矣。
其间有忿而殊其众者,能大其休声,以愬于上,故曰『雷公告天公』,以假为喻也。
『百物须膏油』者,使世将复其不败于生矣。
故托言云自从其两鸟鸣,而雷光聒亦收矣。
盖谓其帝王之道不能光行于天下也。
或有哲智之人,将斡运其世务,或诛或殛,以全其变,则惧所以言之有素也,乃停留其造作,而故云『怕嘲咏』矣。
挑抉其草木,诛求其虫鼠,谓其无所漏脱于幽微也。
茍世不息其如此,则咸畏其或生或死,或罪或福,莫知其涯而愁忧矣,故云『不停两鸟鸣,百物皆生愁』也。
自此乱,而其时无春秋矣,日月亦莫纪其序矣,大法亦失其九畴矣,周孔之道亦绝灭矣,故曰『周公不为公,孔丘不为』也。
若此乃释、老之教果遂分焉,虽行于世也,各有拘其时政矣,故曰天公乃怪而各囚于一处也。
然后世得不全绝其言他道者,乃云百虫百鸟鸣而复啾啾矣。
教之既有其限,不混然,而使民夷也各守其方而省度矣,故曰既别其处而能『闭声省愆尤』也。
尚复民之信奉者众,耗于世而害于物,曰亦不知其厚矣,率四海之大,几被其困焉,故曰朝食其龙千,暮食其牛亦千,饮河生尘,而饮海绝其流也。
其末句云『还当三千秋,更起鸣相酬』者,谓其后必不能终如此矣。
复有其甚惑者,久而见兴也,不限其时而云久也,故以『三千』为言焉。
斯惟韩之在释、老罪,非其他也。
公以为如何」?
公曰:「若子之言,韩之诗亦云是矣。
然子能识之,信子于韩氏也,达其玄微也哉」!
宋故和州团练使李侯墓志铭(代梦寿作)971年冬 北宋 · 柳开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九、《河东先生集》卷一五 创作地点: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
惟王建侯,宁邦国,曰:「咨!
守节,尔之良,予其耿乃休光;
尔之紊,乃成绩颠陨,其追弗庸克自及。
予将其试汝,汝侯于乃单」。
惟政有成,「汝其迁于济」。
济既五年,始来朝。
曰:「西北,晋奸也,汝居辽以捍之」。
久弗易厥初民,兵且完。
曰:「东南,吴臣也,汝徙和以接之」。
明年,侯死。
有仲曰钧,归侯于济。
,定葬于西。
客有志且铭之者,曰:
晋阳李氏者,侯之姓也。
守节而得臣者,侯之名且字也。
太尉赠封曰植者,侯之曾祖也。
太师赠封曰益者,侯之王父也。
滑、相、潞三节度曰筠者,侯之先也。
东头供奉而迨皇城使者,侯之四命而职于内也。
于单而讫于和曰团练使者,侯之四封而牧于外也。
起仕于周而暨我宋者,侯之历两朝而臣三帝也。
十五年学于家,而十八年位于世者,侯之寿三十有三也。
岁辛未戊辰者,侯之薨曰开宝四年二月二日也。
冬季庚寅而襄事者,侯之于是岁而封于墓也。
二季掌后而主丧者,侯之无子男而有女也。
哭室而奠帷者,侯之妻曰符氏也。
某州某县某里者,侯之先茔,今从葬也。
摭辞而书石者,侯之馆客臧丙梦寿也。
哭德和伯氏六首(原注:季德渊先六月逝。) 其一 1294年冬 宋末元初 · 林景熙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
棣陨双葩洒泪红,百年已短更匆匆。
祇今风雪栖栖影,地老天荒一个鸿。